"缇[tí]萦救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道典故,记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事发生在西汉王朝时期,缇萦的父亲淳于意被冤枉受肉刑,她勇敢上书汉文帝,请求废除这种残酷的刑罚。这不仅使父亲免受肉刑之苦,也感动了汉文帝,推动了刑罚的改革。[1][2][3] 缇萦的毅力和勇气成为弘扬孝道的典范,后来成为戏曲和诗歌创作的 素材,流传至今。淳于意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行医者,他的女儿缇萦以坚定的意志为父辩护,最终实现了伸冤雪耻的目标,同时也影响了汉文帝对刑罚的观念。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弘扬孝道和正义的代表之一。[1][2][3]
故事出处
史记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