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抬旗-抖音百科
抬旗,是清朝旗人为了提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一种制度,[1]意指将某旗佐领下某家族人,抬入地位较高的旗分中。由包衣佐领(奴仆组织)抬为本旗非奴仆的旗人组织一旗分佐领者,虽然未出原旗,也叫抬旗。[2] 自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后,八旗旗主即有不断更迭。到了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死后,八旗旗主再一次发生变动,致使八旗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即由地位平列的八旗,变成了地位不同的上三旗与下五旗。[3]上三旗为正黄、镶黄、正白,下五旗为正红、镶红、镶白、正蓝、镶蓝。为了破除上三旗人与下五旗人的隔阂,鼓励下五旗人建功立业,而建立了“抬旗”制度。抬旗最早发生在顺治八年。形式上分为由包衣佐领、管领下人拾入满洲旗和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等形式。被抬旗人员分为皇太后及皇后母家抬旗和官员抬旗。[4][5] 制度背景
满人入关之后八旗有了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上三旗为正黄、镶黄、正白,下五旗为正红、镶红、镶白、正蓝、镶蓝。上三旗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构成了八旗的核心;下五旗是诸王、贝勒、贝子等宗室贵族的分封之地。发展到后来,旗主权力被削弱,八旗全归皇帝统领。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上三旗守卫皇城,在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是皇帝最倚重的亲军。下五旗除守卫京城外,还被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为了破除上三旗人与下五旗人的隔阂,鼓励下五旗人建功立业,皇帝特别建立了“抬旗”制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