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区以南五公里(约5000米)处,“山龄”已达3000多年,其范围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南依三危山,北临敦煌绿洲,地处库姆塔格沙漠的边缘,以沙动成响而被称为鸣沙山。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中国四大鸣沙山。[7] 敦煌鸣沙在东汉时期称为沙角山,又叫神沙山,到了晋代开始叫做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0多米。[8]平均海拔1200~1700米,最高峰海拔1715米,相对高度100~400米,[9][10]被称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1][12][13] 1994 年,敦煌鸣沙山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 年,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荣誉称号;2015 年,获评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3]2023年,获得2022年度“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100强”称号。[14] 命名
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其鸣声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而成,据史书记载,在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停沙静,山体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这一景观在《敦煌县志》中被称为敦煌八景之一——“沙岭晴鸣”;还有一种就是人为而生,当游人登山下滑时山体就会发出声音。除东汉辛氏《三秦记》外,唐《元和郡县志》《新唐书·地理志》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当中都有关于鸣沙山可以发出鸣响的记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