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Systematic Thinking[1]),就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系统特征,从系统整体出发,着眼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是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基本思维方式。[2][3]
所谓系统,是指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部分或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存在是客观、普遍的,大系统中有小系统,小系统中有子系统,事物既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如人体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组成的;社会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经济系统、党政系统、文教系统等组成的。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反映到人们认识上便形成了系统思维。[4]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整体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立体性思维、结构性思维、最佳性思维、信息性思维、控制性思维和协调性思维等。[1] 在人类的认识史上,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系统思维方式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如果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则大体上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的演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统思维方式、十九世纪辩证系统思维方式、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等。[5]
只有系统思维,才能抓住整体,抓住要害,才能不失原则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处置事务。[3]系统思维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在整体关照下运用分析思维,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问题,系统思维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分而剖之,总而概之”,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整体法、结构法、要素法、功能法。[2]
词源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