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反映了汉川县近百年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和民情风俗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另外有清同治12年(即西元1873年)由德廉、袁鸣珂合编的《汉川县志》,记述了古代汉川概况。
内容简介
汉川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紧邻“九省通衢”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因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横贯境域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江汉明珠”的美誉。现辖26个乡镇场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663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人,是一座快速崛起的中国内陆新兴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国产业百强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市)、全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全省平安县(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1] 汉川市位于汉江下游,江汉平原腹地。地跨东经113°22′~113°57′,北纬30°22′~30°51′之间。东与武汉市东西湖区和汉阳毗邻,西连天门,南邻仙桃,北与应城、云梦、孝南接壤。全市东西长55.6㎞,南北宽53.03㎞。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且较低洼,由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属平原湖区。由于汉江横贯全境,历经洪水漫流冲刷,形成汉江沿岸略高,中部低平,东南部有起伏的山丘,西北部边缘(汉北河以北)有湖滨隆起的岗地。海拔一般在25米左右,约为1600km2,占土地总面积96.4%(含湖泊、水系),东南部海拔稍高的低山丘陵面积约60km2,占土地总面积3.6%。我市地貌大体可划分为平原、低丘两种类型,其中以平原为主,它决定我市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汉川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平均日照为1938.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98㎜,无霜期230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