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掞藜-抖音百科
个人简历
幼年县城小学读书,以勤敏闻。继至宝庆入湖南第二联合中学(今邵阳市二中),学习更加勤奋,历年均以成绩优异免学费。毕业后,因家境贫困,未能继续升学。在家两年,购得石印本《正续皇清经解》《李太白杜工部集》诸书,每日深研,打下了坚实的经学功底。不过,也正是在此时,染上终身难以治愈的疾病。后至长沙雅礼大学,精习英语。逾年复至北京,独自僦[jiù]居僧寺,研习书籍。旋归长沙,任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教员。民国九年(1920),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师从史学大师柳诒徵,先生治学也由经入史。在南京高师,日夜研读《资治通鉴》诸书。曾任东南 大学(即南京高师)史地研究会总务部副主任,后又负责研究部工作。民国十二年(1923),针对顾颉刚的“疑古”学说,先生以其引据多疏、疏解违理而作长函以驳之,其信函具见《史地学报》及《古史辨》第一册中。由是海内学者,无不知有先生。民国十三年(1924),冯友兰延聘他到开封中州大学执教,其间,撰《世界史略》。民国十六年(1927),经沈雁冰(茅盾)介绍,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任历史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民国十七年(1928),应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之聘,任历史学系教授,其间,撰《中国政治史》、《中国民族史》、《史学与史法简编》。民国十九年(1930),应国立武汉大学之聘,任史学系教授,其间,撰《中国上古史略》、《隋唐五代史要》、《宋元明清初史》。民国二十一年(1932)夏,因旧疾复发,辞职回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六日,先生卒。其学生陶元珍撰写《亡师新化刘掞藜先生事略》(载于《国风》七卷一期),以示纪念。 个人著作
【部分著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