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善

明朝政治家
王三善(1565年-1623年),字彭伯,永城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授荆州推官,为官公正廉明,曾平反楚宗等人冤案。后任吏部文选,他因才用人,不阿权贵。泰昌改元(1620年秋),升任太常少卿
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升任右佥都御史。时贵州土司安邦彦奢崇明起兵反明,黔省连续奏章告急。王三善奉命平叛,擒获奢崇明、蔡金贵、张向极等,安邦彦、奢社辉等逃匿。此时,王三善认为叛乱已定,打算设土司治理地方,因朝内有改郡县的议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及土司恐惧,都倾向安邦彦。王三善盘桓大后方40余日,无兵来援,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东撤,遭叛军跟踪截击,损失惨重,原向明军诈降的陈其愚,借机把王三善撞坠马,王三善自刎未死,被俘后大骂不止,遂被杀害,时年60岁。
王三善死后,明廷诏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此后,别称王忠烈,王大将军。永城三台阁名将之一,著有《四书解》、《易经辩》诸书。[1]

主要成就

王三善以两万人马破敌十万,不免麻痹轻敌。他指挥所部追击,保举大将刘超为总兵官,渡陆广,趋大方;总兵官张彦芳渡鸭池;都司线补衮出黄沙渡,三路并进。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因明军被诱深入,遭少数民族武装围歼,大败溃退。安、奢等复挥师进攻贵阳。王三善派遣偏将祁继祖、王建中等破莲花堡,救青岩,进攻八姑荡,焚烧200多座村寨,因功晋升为兵部侍郎。他又督师前进,渡乌江,逼漆山,直抵大方,擒少数民族酋长奢崇明、蔡金贵、张向极等,安邦彦、奢社辉等逃匿。此时,王三善认为反抗朝廷的少数民族已被平定,打算设土司治理地方,因朝内有改郡县的议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及土司恐惧,于是都倾向安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