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猬亚科-抖音百科
刺猬亚科(学名:Erinaceinae)是猬形目猬科下的一个亚科,仅有一科,即猬科(Erinaceidae)。[1]该亚科的动物统称为“刺猬”[2]。现代刺猬由最早的类鼠哺乳动物演化而来,其祖先真盲缺目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大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8]刺猬的身体被密集的短而光滑的刺覆盖,故名“刺猬”。[7][9]刺猬在遇到危险时会蹲下并竖起刺,或蜷缩成一个保护性的球。[7]截至2024年,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数据显示,刺猬亚科下有5属16种,包括东北刺猬、非洲迷你刺猬、侯氏猬、北非长耳刺猬等。[1][10] 刺猬的体重范围在236~1200克之间,体长135~300毫米,[11]眼大;[7]吻部尖而长,[11]鼻子湿润无毛,[7]耳朵较短;[11]四肢细长,脚大且带爪。身体被刺覆盖,腹部覆盖着稀疏而粗糙的白色或黑色毛发(有时有斑点)。面部白色、棕色或有图案。[7]刺猬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11]栖息于包括森林、灌木丛、草地、荒漠、沙漠、农田等多种环境,[11]也在城市花园和郊区生活。[12]在中国境内,刺猬亚科有2属4种。[13]在新西兰,刺猬被引入后泛滥成灾。[14] 刺猬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11]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灌木丛、草地、岩石的掩护下或地洞里睡觉,[2]在夜间出洞游走觅食。[11]冬天时所有的刺猬都会通过冬眠过冬。[2]刺猬视力较差但听觉和嗅觉敏锐,[7]其饮食包括昆虫、其他节肢动物、小型爬行动物、鸟蛋、雏鸟、水果等,也会食用腐肉。因其食虫特性,所以刺猬常被用来防治害虫,也可作为宠物饲养。[2][7]刺猬一年能生育一到三窝后代,每窝有1到11个幼崽。[7] 刺猬亚科动物种群数量稳定,其下16种刺猬均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无危(LC)等级,其中侯氏猬与印度长耳刺猬的数量因栖息地丧失和人类捕获而有下降趋势。[15]侯氏猬、达乌尔猬、长耳刺猬、东北刺猬等被列入中国国家林草局2023年6月26日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 命名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