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江苏武进人[a],谱名为永祥,字晋祥,号朴如。少时自名公朴,中国民主同盟的早期领导人、社会教育家、“爱国七君子”之一。[1][3][2][6]
李公朴家境贫寒,幼时念过私塾,做过学徒。五四运动期间,李公朴组织“爱国团”,上街演说,抵制日货,1924年考入沪江大学。五[]运动爆发后,李公朴参加罢课游行活动,成立“五卅运动后援会”,加入国民党。1926年北伐开始,李公朴投身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四一二”政变后离开军队,1928年考入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从事社会教育。1935年12月,当选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1936年11月23日,李公朴等“爱国七君子”被逮捕羁押,社会各界积极声援营救。出狱后,李公朴到山西考察抗日形势,开展抗战教育运动。1944年10月,李公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与闻一多共同开展民主运动。[1][3][7]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李公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委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1946年1月,在重庆与陶行知共办社会大学。此外,李公朴还将民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编《民主教育》,组织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1946年2月10日,李公朴在“较场口血案”中被打伤。同年7月11日晚10时,李公朴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并于次日凌晨逝世。[1][3][7]
李公朴在抗战前办国难教育,抗战时办抗战教育,抗战后办民主教育,积极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运动。他所著的《全民动员论》《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华北敌后——晋察冀》4本著作风行一时,给人以巨大鼓舞。周恩来评价李公朴,称赞其“是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