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籍

南朝梁诗人
王籍(450~550),字文海,南朝梁诗人,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1]

人物生平

王籍出身于权贵世家,祖父是南朝宋大臣王远,父亲是南朝齐骁骑将军王僧祐。但是在王氏支庶中,家世还不算显赫。[1]
王籍自幼聪颖,七岁便能作文。长大后仍然热爱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展现出了优秀的文学才华。乐安任昉见到他的作品后大为赞赏。一次在沈约的聚会上,王籍赋得《咏烛》一文,深受沈约的欣赏。任[fǎng]以笔体著称,沈约以诗著称,两人在文坛地位都很高,他们的赞赏对王籍名声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齐朝末年,王籍担任冠军行参军,并逐渐晋升为外兵、记室等职位。进入梁朝后,他在天监初年被任命为安成王主簿、尚书三公郎和廷尉正[1]
由于在仕途上并不如意,王籍选择通过游山玩水来排遣自己的烦恼。在他担任余姚钱塘令期间曾遭到贬黜。湘东王萧绎镇守会稽时,邀请他担任[]议参军。在此期间,他经常游览云门、天柱等山水胜地,有时甚至连续数月不归。他继承了王羲之谢安等人避居东山纵情山水的遗风。《入若耶溪》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写道:“[][huáng]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xiù],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