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注三国志

南朝裴松之主编的史书
《裴注三国志》即裴松之所注解批改的三国志。其内容广泛,甚至包括了一些野史和神话。如搜神记,神仙传。他一反传统地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裴松之不仅开创了注史的新例,而且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志注》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注”之首。[1]

作者简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裴松之为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guī]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后博览典籍,学识日进。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裴松之任殿中将军,时年20岁。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其舅父豫州刺史庾楷联合[yǎn]青二州刺史王恭等攻打建康。兵败,庾楷投奔夏口桓玄。庾楷推荐裴松之担任新野太守。裴松之考虑风险过大,迟迟不肯动身。不久,军阀火并,庾楷死于桓玄之手。裴松之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义熙初,裴松之先后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吴兴故鄣县县令等职,后升调回朝廷,改任尚书祠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