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衒之-抖音百科
杨衒[xuàn]之,又作“炫之”(生卒年月不详)。北平(今河北保定)人,北魏末任秘书监、奉朝请。东魏时任期城郡太守、抚军府司马。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梁代普通年间(520-526)菩提达摩来洛阳住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一日,达摩与徒众往禹门千圣寺,留住三日。时城郡太守杨衒之请求晋见。杨衒之晋见,达摩却热情地接见了他,且交谈甚契。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曾两次记录了菩提达摩的行迹。一是永宁寺,二是修梵寺。杨衒之是我国禅宗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是唯一 受到菩提达摩的单独接见和开示的佛教居士,更是真实记录北魏时期佛教概况和菩提达摩在洛阳的活动史实,为后世留下极为珍贵的佛教史料的佛教学者。[1] 人物简介
杨炫之,北魏时北平(今河北定州市)人,作过期城(河南泌阳)太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等官职。东魏时曾上书批评佛教虚无荒诞, 耗资巨大,僧侣聚敛无度。时世人沉迷于佛事, 正迎合了北魏统治者以佛教作为统治工具的需要。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国寺庙增至三万余所,僧尼200万。永庆之乱,洛阳寺院大都毁于兵火。杨炫之感怀兴衰,于是作《洛阳伽蓝记》。伽蓝,梵文意为僧侣居住的园林,亦即寺院。《洛阳伽蓝记》这部书以记佛事为题,以记佛寺为重点,按洛阳佛寺所在区域,分为五卷。每记一寺,一般先写建立年代,建立人、坐落位置、四邻、规模造型等,然后旁及附近的官署、巷里、名胜,乃至有关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习俗等。文中着力描写了每年四月四日佛诞前夕,各种文化娱乐结合宗教活动的盛况。其文体,接近騈[pián]俪,行文简明清丽,骈中有散,在勾勒自然界的优美画面和人物方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