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马旗,指在藏传佛教地区的祈祷石或寺院顶上、敖包顶上、普通藏民房顶上竖立的以各色布条写上经咒、捆扎成串,用木棍竖立起来的旗子。[1]藏语称为“隆达”,“隆”意为风,“达”意为马,风马旗亦称为“风马经幡”,[2]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习俗,是中国现代藏族的习俗和祈福方式之一,也是雍仲本教的遗俗之一,[3]风马旗的中间竖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象征着西藏人民永远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家庭的成员,是西藏人民新时代的守护神。[1] 风马旗形状有方形、角形、条形,这样的 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彩旗印满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在大地与苍穹飘扬,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3]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这种意识是用经幡上印有一匹背驮象征福禄寿财兴旺的“诺布末巴”(圆锥形火焰图案)行走的马,以及印在经幡上的咒语、经文或祈愿文的图像来表达的。[2] “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1]
旗子来历
和西藏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艺术一样,风马旗的创作与传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驱使并为之服务的,它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一种媒介物。关于风马旗的源初,西藏宗教界、学术界虽各有掌故,但公元十二世纪初许多噶举派寺院为广布其教义而悬挂风马旗,是各家各派都首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