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憋气

胸闷憋气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指自觉胸中堵塞,呼吸不畅。外感邪气和内伤杂病均可发生胸闷憋气。外感病多因气滞湿阻,内伤杂病多因体弱气虚,均与气机不利有关。西医认为多于心肺疾病有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指自觉胸中堵塞,呼吸不畅。外感邪气和内伤杂病均可发生胸闷憋气。外感病多因气滞湿阻,内伤杂病多因体弱气虚,均与气机不利有关。西医认为多于心肺疾病有关。

病因病机

  • 1.湿热扰胸
  • 外感湿热之邪,或平时脾胃虚弱失于运化,聚湿化热,湿热上扰于胸,致使胸中之气壅塞,出现胸闷憋气。
  • 2.痰湿内阻
  •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滋生痰湿,或脾失健运,湿邪内停,聚湿成痰,上扰于胸,发生胸闷憋气。
  • 劳逸失调,损伤心气,或素体阳虚,心气虚弱,致使胸中之气不足而出现胸闷憋气。
  • 4.肺气虚弱
  • 多因久咳损伤肺气,或素体虚弱,肺气不足宗气不足,产生胸闷憋气。
  • 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滞血[]均可引起胸闷憋气。

辩证施治

  • 1.湿热扰胸
  • 症状:胸中痞闷,呼吸不畅,伴有不思饮食,时有恶心,或发热,身重倦怠,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芳香舒气。
  • 方药:藿朴夏苓汤
  • 2.痰湿内阻
  • 症状:胸膈痞闷,呼气得舒,伴有[wǎn]痞,纳呆,恶心呕吐,或咳嗽,痰白黏,舌苔白腻,脉濡数。
  • 治法:化湿祛痰。
  • 方药:二陈汤
  • 症状:胸闷憋气,时作时止,反复不愈,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 治法:补益心气。
  • 方药:补心煎
  • 4.肺气虚弱
  • 症状:胸闷时作,气短懒言,自汗,动辄尤甚,平时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 治法:补益肺气。
  • 方药:补肺汤
  • 5.气滞血瘀
  •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是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 方药:柴胡疏肝散失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