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团花

唇形科米团花属植物
米团花(拉丁学名:Leucosceptrum canum),别名白仗木、山蜂蜜、渍糖花、白杖木,是唇形科米团花属植物。[2]其生于干燥的开阔荒地、路边及谷地溪边、林缘、小乔木灌丛中及石灰岩上,海拔1000-1900米,沿河谷上升到2400-2600米。其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越南[3]在中国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4]
米团花属大灌木至小乔木,树皮灰黄色或褐棕色,片状脱落,新枝被灰白色至淡黄色浓密的绒毛,老枝淡棕色,被微柔毛或几无毛。叶片纸质或坚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花序为由轮伞花序排列;苞片大,近肾形。花萼钟形。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顶端平截,背面平滑,腹面具稀疏的半透明小突起,果脐小,位于果的基部,胚小,倒卵形。其花期为11月至翌年3月,果期为3-5月。[3]
米团花为较好的蜜源植物[3]其可酿出罕见且独特的棕黑色米团花蜂蜜。[5]其色素可作为柠檬黄的替代品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6]其具有营养价值,[7]及观赏价值。[8]米团花的叶或根皮可入药。其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接骨止血的功效。主治高热无汗,无名肿毒,黄水疮,附骨疽,跌打骨折、外伤出血。[9]米团花在IUCN濒危等级中为无危。[3]

形态特征

米团花属大灌木至小乔木,高1.5-7米,树皮灰黄色或褐棕色,光滑,片状脱落,新枝被灰白色至淡黄色浓密的绒毛,老枝淡棕色,被微柔毛或几无毛。叶柄长1.5-3厘米,有时达4.5厘米,被淡黄色浓密的簇生绒毛;叶片纸质或坚纸质,椭圆状披针形,长10-23厘米或以上,宽5-9厘米或以上,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浅锯齿或锯齿,有时几为圆齿,幼时两面密被灰白或淡黄色的星状绒毛及丛卷毛,老时上面通常脱落至无毛或仅中脉被微柔毛,背面被浓密灰白或淡黄色的星状绒毛及丛卷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