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外文名为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由GPS、BDS、GLONASS和GALILEO等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包括一个或多个卫星星座及其支持特定工作所需的增强系统。其作用是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简称为GNSS。[1]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霍普金斯大学的两名年轻学者在接收卫星信号时发现了多普勒频移效应,并提出了用于导航定位的建议。在他们的启发下,美国于1964年建成了国际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即子午仪,以海上军用舰艇船舶的定位导航为目的。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建设标志着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的诞生,至今多星座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已成为主流。这些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和欧洲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以及日本的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和印度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IRNSS),其中IRNSS又称为印度星座导航(NavIC)。综合以上系统的发展,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即指GNSS,它包括全球系统、区域系统和星基增强系统。[2] 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航空、航海、通信、人员跟踪、消费娱乐、测绘、授时、车辆监控管理和汽车导航与信息服务等方面广泛使用,而且总的发展趋势是为实时应用提供高精度服务。[3]
内容介绍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