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郡

汉朝在湖南南部建立的郡县
桂阳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由刘邦湖南南部建立。它属于荆州刺史部管辖,实际上是长沙国的管辖范围。在公元前198年,桂阳郡南部分出一桂阳县(今清远市连州)。汉景帝时,桂阳县成为桂阳郡的一部分。郡治设在今天的郴州市区,领十一个县,其范围基本包括今天的郴州各个区县,甚至还有广东的北部的一部分,如阳山、含[kuāng]曲江[zhēn]阳、桂阳等县。桂阳郡的境地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郴县开始设立,属于长沙郡。桂阳郡是西汉时期设置的郡,其范围包括今天的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1]

历史沿革

秦(公元前221~207年)置郴县、临武邑、鄙邑、耒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分长沙郡南部诸县置桂阳郡,郴县隶荆州桂阳郡,其县城为郡治。自此后,郴县县城均为郡、州、军、路、府、区治。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桂阳郡辖郴、临武南平、便、耒阳、桂阳、阳山、阴山、曲江、含氵匡、浈阳等11县。新始建国元年(9),王莽称帝,改桂阳郡为南平郡,改郴县为宣风、临武为大武、便县为便屏、曲江为除虏、浈阳为基武,并移郡治于阳(改名南平亭)。东汉建武中(一说十一年,即公元35年)还郡治于郴县,恢复郡县原名。永和元年(136),分郴县地置汉宁县,省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