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1] 前301年,秦将庶长奂、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四国部队进攻楚国,楚国派大将唐眛[mèi]率军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联军与楚军夹泚水列阵,相持六月。齐将匡章得樵夫指点,夜选精兵从楚军重兵防守的浅水处渡河,突袭楚军,于垂沙大败之。战后,联军攻占楚地大片领土,唐眛战死,其部将庄蹻叛变并引发人民起义,一度攻陷楚都郢。垂沙之战只是楚国衰落的开始,后续战役中楚国屡战屡败,丢失大片疆域。秦国虽未直接参与垂沙之战的后期战斗,但隔岸观火,成为最大赢家。秦国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张势力,为后续的统一六国打下基础。[1][2] 历史背景
战国中期,齐与楚,本来坚持“合纵”,但是楚怀王改变联齐抗秦政策,转而与秦昭王联合。齐国便伺机报复楚国。齐在孟尝君执政时,继续采用“合纵”之策,并远交近攻,联合魏、韩两国结为同盟。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逼,也需要投靠齐国寻求支援,齐、魏、韩三国有了较牢固的联合。 齐、秦两强对峙。秦东向中原扩展,进占韩、魏部分土地。两国因连年受秦国进逼,倒向齐国,以借强齐之力抗秦。齐为拓地,与楚订约,欲联韩、魏抗秦。秦为离间四国合纵,于公元前305年(周赧王十年)与楚怀王联姻,并送厚礼与楚。次年,又以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还楚为条件,与楚盟于黄棘(今河南南阳南)。于是齐以楚负约为借口,于公元前303年(周赧[nǎn]王十二年)联合韩、魏共同攻楚。楚以太子横为质于秦,秦派客卿通率军救楚。三国联军闻讯后,当即退兵。次年,太子横因私斗杀死秦大夫而逃回楚国,秦楚联盟又告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