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架座

绘架座
绘架座(拉丁语:Pictor)是南天星座之一,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于1752年命名。绘架座通常以画架来代表,其名称来源于拉丁语“Equuleus Pictoris”(画架),是拉卡伊使用当时新发明的绘图工具命名的星座之一。绘架座位于天鸽座之南,剑鱼座以北,紧靠船底座老人星。最佳观测时间为1月份,但由于组成这个南天小星座的恒星在地球上看起来都很黯淡,因此很难看出明显的星座形象。绘架座最亮的恒星是绘架座α,视星等为3.30,其他著名星体包括绘架座ι星、绘架座β星、卡普坦星等[1][2][3]

历史

绘架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0年,当时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在南非好望角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天文观测,并在此期间观察了超过一万颗恒星。他最初将绘架座描述为“le Chevalet et la Palette”(画架与调色板),并在1763年的星图中标注为“Equuleus Pictorius”。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得则将其命名为“Pluteum Pictoris”。最终,英国天文学家弗朗西斯·贝利在约翰·赫歇尔爵士的建议下,将星座名称简化为现有形式。

特征

绘架座是一个小型星座,北接天鸽座,东临船尾座船底座,西北毗邻雕具座,西南挨近剑鱼座,南靠飞鱼座。国际天文联合会于1922年采用“Pic”作为绘架座的三字母缩写。绘架座的官方边界由尤金·德尔波特于1930年划定,形成了一个18边形的多边形。这些边界在赤道坐标系统中跨越了赤经坐标04h 32.5m至06h 52.0m,以及赤纬坐标−42.79°至−64.15°。绘架座在每年3月17日的晚上9点达到顶峰。由于其位置偏南,只有北纬26度线以南的观察者能够看到完整的星座,而在南纬35度线以南地区,绘架座的部分甚至会成为拱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