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涓

春秋时期卫国的音乐家
师涓,生卒不详,春秋时期卫国音乐家,善弹琴,善搜集和弹奏民间乐曲,活跃于卫灵公在位期间。他曾创作出大量乐曲,有代表性的是四时之乐,如表现春天的《去雁》《离鸿》《应苹》,表现夏天的《朱华》《流金》《明晨》《焦泉》,表现秋天的《白云》《落叶》《商飙》,表现冬天的《凝河》《流阴》《沉云》等,这些乐曲风格新颖,脱离了“雅”“颂”等宫廷正统音乐的框架。[1]

人物生平

师涓(生卒年待考),我国春秋时期卫国著名音乐家,活动于卫灵公(前534-前492年)在位期间,以善弹琴而著称,并善于搜集和弹奏民间乐曲。
师涓是一个能写列代乐谱、善造新曲以取代古声的大音乐家,曾创作了大量的新曲。每有新作一定去宫内献演,遇到灵公特别喜爱的音乐作品,甚至连日演奏,不让离去。
师涓以弹琴著称,记忆超群,听力非凡,曲过耳而不忘。《韩非子·十过》记述他随卫灵公赴晋的故事:途中宿[]水之上,灵公夜半闻鼓新声者,以为是鬼神,就命师涓记写下来,师涓同样也被此曲所动,便“端坐援琴,听而写之”,第二天又呆了一晚,师涓一夜未睡,边听边练习此曲,待天刚明,便演奏给卫灵公听,灵公听到正和前晚听到的一模一样。至晋,师涓为晋平公援琴鼓此曲,未终,晋国乐师旷止之,说是商封的“靡靡之乐”,并说“闻此声者其国必削”,因纬不可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