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尊素

明朝时期御史
黄尊素(1584~1626.6.24),初名则灿,字真长,号白安,一作白庵,浙江绍兴余姚县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1]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天启初(1621年)[zhuó]御史,力陈时政十失,[]魏忠贤,被夺俸一年。后又上疏论事,再忤魏忠贤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遂自尽。有《忠端公集》。[2]与同为阉党所害的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李应升并称“后七君子”;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3]

人物生平

疏论人事

天启二年(1622)提拔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上疏请求召回余懋衡曹于汴刘宗周周洪谟王纪邹元标冯从吾,而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通政丁启睿愚蠢迟钝。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 开了。山东起义被镇压后,起义军余部又煽动起来。巡抚王惟俭无法控制,黄尊素上疏议论。于是说:“巡抚本来是从内外选拔任用的,如今都任用京官,不如推举任用训练有素的地方官员。”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诋毁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意图。这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从没有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机会,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黄尊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