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的现象。[4][2]按发病机制和原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又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又称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 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与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视网膜裂孔形成、玻璃体液化和牵拉、视网膜下腔渗出物积聚等密切相关。[5]该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30岁以上成年人,10岁以下的儿童少见,60~70岁人群中患病率达到高峰,[5]多数病例突然发病,有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不少病例曾有飞蚊和闪光感等前驱症状。[4] 视网膜脱离主要靠手术治疗,分为两大类手术方式:第一类是传统的巩膜环扎术或巩膜外加压术,或称为外露手术,适用于一般的视网膜脱离。第二类手术方法,即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复位联合手术,这是一种精密程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的现代手术,需要特殊设备及术后的护理。术后患者应戒烟慎酒,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手术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4]截至2024年,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且及时手术者,80%以上可获0.4以上视力;累及黄斑者获0.4以上视力者仅20%~40%,35%最终视力在0.1以下。当视网膜全脱离时间超过2年,视力很难提高,另外手术后黄斑前膜、黄斑水肿、黄斑出血、高眼压等形成也是视力不恢复甚至下降的原因。[4] 定义
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视网膜是由神经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层组成。任何原因引起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就称为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就像照相机里的底片脱落一样,物体就不能在眼里形成物像,因而引起严重的视力减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