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效应

表示人顾及过去成本的心理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是指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因受沉没成本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现象。[1]Arkes和Blumer于1985年第一次利用实验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检验。[2]
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根源包括认知、动机和神经三种解释。[1]沉没成本使人们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之中,做决策的时候选择了非理性行为方式。[3]沉没成本效应也可能被合理利用,达到变害为利的积极效果。如沉没成本效应可被用作提升目标行为的承诺机制。[4]
正确对待沉没成本对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在做投资决策时,要以正确的观念衡量投资项目成本;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若决策时计入沉没成本,将使成本高估,从而作出错误结论;沉没成本是风险防范对策重要的考虑因素;避免陷入“沉没成本谬误”。[3]

历史发展

1985年,Arkes和Blumer第一次利用实验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一旦在金钱、努力或时间上进行了投资.消费者就会忠诚于他们的选择。1996年,Thames利用实验研究了再投资成本的大小和心理账户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实验情景是购买一个音乐会的门票,结果正如预期的那样,当再投资的成本很低并且再投资的成本和原来投资的成本来自于不同的心理账户时,被试者更有可能继续投资,即再投资成本的提高和相同的心理账户将会降低再投资的倾向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