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族

缅甸135个民族之一
1
4
果敢族(缅甸语:ကိုးကန့်လူမျိုး)[2],1983年缅甸政府制定的民族表中所列入的缅甸所有135个民族之一,系指生活在缅甸掸邦北部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的镇康和耿马两县毗邻的果敢地区的人们,其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云南方言,保持着汉族传统[5][1]
果敢族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六次重要的人口流动:首先,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及马帮后裔;其次,是跟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至当地的官兵后代;第三,是明末清初从应天府迁至大理再迁至果敢的杨高学后代;第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落至当地的国民党远征军后代;第五,是五十年代末国民党将士及其后人在缅北的逃亡和定居;第六,是改革开放后,因经商、打工和逃避犯罪打击等原因,来自中国的移民在果敢定居。[1]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时,果敢的汉族土司杨振财在缅甸首届国会提出将果敢划为缅甸领土并享有公民权益的议案,该议案被通过并载入缅甸宪法。1983年,果敢族被缅甸政府正式定名为缅甸135个民族之一。[5][1][4]
2008年,果敢族人口大概有20多万,偏居中缅边境地区。[4]果敢族的民俗文化深受华人传统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们既庆祝一些华人节日,也参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表现出文化融合的特征。此外,他们的传统活动,如打歌和打包,是其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反映了该族群独特的社会和文化结构。[2]

族称由来

关于“果敢”这一名字的由来,主流观点主要有三种。首先,“果敢”这个名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英国殖民统治者所引用的一个较新的名称,其源于科干山的音译。其次,“果敢”这两个字是从掸语中变音而来,其中“果”在掸语中代表数字“九”,而“敢”则表示“户口”,这意味着该地区最初是由九户人家组成的。最后,从中文的角度来看,“果敢”可以理解为“果断”和“敢为”,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词句。无论其名称的具体来源如何,这个名字在过去70多年中已经成为这一地区的专有名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