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号航空母舰

中型舰队航空母舰
苍龙号航空母舰(日文原名:蒼龍)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一艘中型舰队航空母舰,属于苍龙级航空母舰的首舰。该舰由吴港海军船厂建造,于1934年11月20日开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并于1937年12月29日完工。苍龙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设计的大型航空母舰,具有双层机库和全通飞行甲板,右舷岛式上层建筑,以及巡洋舰级别的主机,以实现较高的航速。其满载排水量为19800吨,最高航速可达34.5节,舰员编制约1100人。苍龙号的武备包括6座双联127毫米炮和28门25毫米高射炮,能够搭载63架飞机(最多可达71架)。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岛海战中,苍龙号被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击沉。[1]
苍龙号航空母舰在服役期间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1938年,苍龙号在中国海域游弋,协助陆基空军侵华行动。1941年12月,苍龙号参与了珍珠港袭击,随后在太平洋战争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942年初,苍龙号参与了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空袭行动,并在印度洋英国海军进行了扫荡。在中途岛战役中,苍龙号作为日本海军的攻击航母之一,与其他三艘航母一起战沉,标志着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
苍龙号的设计和建造对后续日本海军航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设计特点,如双层机库、全通飞行甲板和岛式上层建筑,被后续的大型航母所借鉴。苍龙号的建造和服役历程,不仅体现了日本海军在二战初期的海上力量,也反映了当时航母在海战中的重要性。苍龙号的沉没,以及其姊妹舰飞龙号的损失,对日本海军的士气和战斗力造成了重大打击。[1]

发展沿革

建造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