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柬之

初唐书法大家
陆柬之,生于南朝陈志德三年(585 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黄门侍郎陆琛之孙,陆机裔孙,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外祖父,他是唐初书法家,[1]为初唐 “四子” 之一。[2]
自幼他跟随舅舅虞世南学习书法,之后又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到了后期,他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笔意古雅,风格飘逸无拘。[1]
陆柬之成年后曾任著作郎,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议郎。他擅长隶行(即行楷)、章草、草书。其书法虽晚出却有青出于蓝之誉,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在当时名重一时。[3][4]贞观十二年(638年),陆柬之病卒于京师长安,终年五十四岁。
陆柬之的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三体并用,上下照应,浑然天成,笔致圆润,无滞无碍,平和简静,深得晋人韵味,被书家视为开赵孟頫行楷书之先河。[1]其作品《头陀寺碑》《急就章》《龙华寺额》《武丘东山碑》等均已失传,仅有《文赋》《五言兰亭诗》传世,其中《文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1]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