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抖音百科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在世界上应用非常广泛。该枪的自动方式是枪管短后坐式,击发后,枪管和套筒扣合在一起后坐一定距离后,枪管和套筒解脱,枪管再向后运动少许便受到限制,而套筒继续后坐。其枪膛闭锁是通过枪管在垂直面内的起落来实现的;击发机构采用外露击锤式;发射机构有一推杆,它仅在弹匣被插入时才起作用,只能进行半自动射击。该枪设有防偶发和防早发保险机构。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是参与法国军队要求一种新型军用手枪,大容量(法语:GrandRendement)或称为大威力(法语:GrandePuissance)而设计的法国军队方面的要求是,武器尺寸必须是紧凑的,供弹具容量至少装填10发子弹一个弹匣分离装置(配用可拆卸式弹匣),具有外置式击锤,具有装在表面的手动保险火力强大而且分解和重新组装简单,能够杀死在50米(54.68码)以内可以看到的任何人。其最后的标准要求是发射的子弹口径为9毫米或更大,弹头质量约8克,而枪口初速为350米/秒(1,148.29英尺/秒)。它是实现这一切而且总重量全控制在1千克(35.27盎司,2.2磅)。 国营赫斯塔尔(FN)委托约翰·勃朗宁设计符合这些种种规格的一个新型军用手枪。但由于勃朗宁以前已经把他设计成功的M1911美国军用半自动手枪的枪械专利卖给了柯尔特公司,因此当时勃朗宁被迫绕过M1911的专利并且重新设计一把全新的手枪。 1922年,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研制出两种采用不同原理的原型枪,而这把手枪亦在1923年6月28日向美国方面申请专利,并且在1927年2月22日正式授出。其中一种采用简单的反冲作用原理设计,而另一种则是后膛闭锁及枪管短后坐原理设计。这两把原型枪都使用了新设计的双排左右交错排列式弹匣设计(由设计师迪厄多内·塞弗所设计)以增加弹匣容量超过10发而另一方面又不会过度增加手枪的握把尺寸或使弹匣的长度突出太长。 经过国营赫斯塔尔方面比较以后,认为采用后膛闭锁及枪管短后坐原理设计更为适合,于是在选择了后一种原型枪的设计以后再作出进一步研制和测试。改进型在原型枪的基础上缩短长度,并增加了外置式击锤、击针、手动保险和弹匣保险简化其分解步骤,并且由16发双排弹匣供弹。国营赫斯塔尔公司在1925年把该设计的原型枪提供给法国陆军凡尔赛评审委员会方面并且进行的多次试验,并且再进行了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