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由中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中国侨联,英文名:All-China Federation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于1956年10月5日成立,现任主席为万立骏。[1][3][4][5][a]
1912年3月,中国最早的华侨社团组织南洋华侨联合会”在上海张园举行成立大会。[3]1940年9月5日,由华侨留延办事处发起,延安华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6]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海外工作委员会。1956年10月5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大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3]2004年7月20日至23日,第七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7]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华人华侨社团联谊等职责划归中国侨联行使。[8]2022年9月20日,国家文物局与中国侨联在北京签署《关于加强涉侨文物保护利用合作协议》。[9]次年8月,中国侨联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10]
中国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为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11]基本职能是“群众工作、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海外联谊”。[1][12]2021年2月,“中国侨联权益保障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13]截至2024年6月官网显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有下设部门8个、直属单位8个以及8个所属社团。[14][15][16]

成立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工作、学习的华侨不断增多,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侨联组织已成为各地侨联和广大归国华侨的迫切要求。为了更好地团结各阶层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加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归侨、侨眷较集中的市县都先后成立以归侨为联谊主体的组织——归国华侨联谊会。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后,来北平的归国华侨与日俱增,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改组为“归国华侨联谊会”,并成立由彭泽民、陈其瑗、胡愈之等37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其中预留10名空额,准备待以后来京的归国侨胞中由筹备会再行推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