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战争

1922-1925年直系与奉系军阀的战争
直奉战争发生在1922年至1925年间,是以吴佩孚孙传芳为首的北洋直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北洋奉系军阀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和地盘而发生的军阀混战。直奉战争包括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及浙奉战争(又称第三次直奉战争)。[1][2]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登上总统之位。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其手下北洋军阀背靠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很快分裂为亲日的皖系、奉系和亲英美的直系三大集团。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中央政权,混战不休。[1][3][4]1920年,以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军阀为对抗皖系军阀,发动了直皖战争。皖系战败,直系与奉系一同控制着北京政府。直奉两系之间因地盘与权力分配问题矛盾尖锐,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4][5][6]
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在1922年4月29日至5月7日,是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在河北天津一带进行的一场战争。以奉军失败,直军胜利告终。[5][7][8][9]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北京中央政府,并进一步提出“武力统一”中国的主张,背靠英、美势力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肆扩张。与此同时,其内部也深陷分裂危机,而连年征战的财政压力,直系领导人之一曹锟压榨人民,而后操纵选举,就任总统的行为也让人民的反直情绪达到巅峰。奉系的张作霖于趁机拉拢以段祺瑞卢永祥为代表的皖系军阀以及北伐势力孙中山,互相联合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9][10][11][12]
第二次直奉战争发生在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是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在热河山海关一带进行的一场战争。历时50多天,此战以冯玉祥倒戈,张作霖的奉军联合其国民军打败直系告终。[13][14][15]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皖系的段祺瑞上台临时执政。张作霖为掌权,联合段祺瑞排挤冯玉祥,并残酷镇压革命。并通过第二次江浙战争将势力扩张到了长江下游。彼时占据安徽浙江两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对此感到不安,于是暗中联合冯玉祥、吴佩孚组成反奉联盟,发动了浙奉战争,即第三次直奉战争。[16][4][17][18]
第三次直奉战争发生在1925年10月10日至11月8日,是以孙传芳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在上海、江苏、安徽一带进行的一场战争。此战以直系打败奉系告终。[16][19][20]浙奉战争过后,全国反奉被推向了高潮,削弱奉系势力的同时,加速了奉系军阀的衰亡;同时,冯玉祥吴佩孚、孙传芳这几股军阀势力乘势而起,与张作霖的奉系一同形成了1926年北伐前夕的政治新格局;而孙传芳割据一方后采取的“自保政策”也为后来北伐初期的顺利进展创造了条件。[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