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掠海翼龙-抖音百科
掠海翼龙(Thalassodromeus sethi)是一种生活在大约一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翼龙,其拉丁文名意为“在大海奔跑的”。这种翼龙的化石最初于1983年在巴西东北部的阿拉里佩盆地发现,但直到2002年7月18日才被正式描述和命名。掠海翼龙以其巨大的头冠和剪刀式 的利喙而著称,捕食方式类似于现代的剪嘴鸥。 形态特征
从化石来分析,它头有1.4米高,身长约1.8米,翼展近4.5米,最为抢眼的特征是头顶上巨大的冠状突起。这一冠突约占其整个头部体积的四分之三,比例之高,在今天仍然存活和已灭绝的所有动物中数一数二。这一骨头突出的冠突形状也让人触目惊心,像把刀片,也有点类似矛头,据分析,它在翼龙飞行过程中可能起到了“舵”的作用。另外,冠突化石上还发现了纵横交错的沟槽,科学家们推测说,这可能是帮助翼龙调节体温的发达的血管系统。 科学家们指出,新发现的翼龙头骨的流线造型和特殊的上下颌结构,都与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剪嘴鸥极其近似。据此,他们推断这种翼龙可能也是和剪嘴鸥一样,靠飞掠水面捕鱼为生。掠海翼龙的头骨是已知翼龙中最大的之一,具有比例上最大的头冠。头冠轻盈且从上颚尖端延伸到头骨后部,最终呈现出独特的V形缺口。下颚无牙,具有锋利的上下颚边缘。 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