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

中国古代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兵部尚书,中国古代职官名,中央政府行政机构“六部”之一兵部的最高长官。[2]兵部尚书职掌历朝有所不同,大体上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以及兵籍、军械、军令、军制等军队事务。[3][4]
隋朝开始设立兵部,为“六部”之一,是中央行政部门,以尚书为长官,始有兵部尚书一职,并一直沿续到清末,但职权范围不尽相同。[2][5]隋唐元朝时期,兵部尚书职权有所局限。兵部在隋唐时期属于军事行政部门,兵部尚书并不负责战争时候的行军打仗,与国家的重要军事决策也没有关系。主要负责对军队武官的考核任免、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武器装备的储藏供给等方面。[5]唐末五代直到元代,兵部尚书的职权被“枢密使”分走了大部分权力。元代兵部尚书只负责军事交通事务的设计管理和规划等事务。北宋前期的兵部尚书空有官员的级别待遇,没有实际的权力。[5]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尚书由隶属于中书省到直接对皇帝负责,品秩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2]兵部尚书的职权得到加强,成为了全国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需要负责制定军事计划,管理武官的考核任用,组织军队训练,掌管军籍军户,传达皇帝军令和依令调遣全国军队等事务。[5]清朝时期,自军机处设立后,各省的总督巡抚通过军机处直接听从皇帝的指令,六部尚书职权分散,地位降低。[2]
自古而来,军事都是国家实力的关键,古代兵部尚书的官位和作用都不容忽视。兵部尚书之职自设立之初就被历朝沿袭使用,延续了达上千年的时间。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担任过兵部尚书,例如李靖欧阳修袁崇焕和珅纪晓岚李卫等。[5]

由来

西周时期,国家设立管理军政要务的官职“司马”。《周礼》中将大司马的军政之权可概括如下:“战则巡陈,抵事赏罚;掌其士、庶子之政令;师有功则献于社。”从职能上看,明代兵部尚书与西周时司马是为一脉相承。春秋战国沿置。秦汉时置三公,为太尉掌军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