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骅

历史人物
赵骅(?-783年),唐朝邓州穰(河南南阳)人,祖先为天水人。他的父亲赵[yáng]先是官殿中侍御史。赵骅性格孝悌,善于写文章,被《唐摭言》称为“才美行纯”。他于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后连[zhuó]科第,担任太子正字和大理评事等职。然而,他后来因为贬北阳尉、移雷泽、河东县丞等原因,被安禄山攻陷陈留时投降安军,出任伪职。乾元年间,赵骅因任伪职罪贬晋江尉,数年后改录事参军。他曾被征拜为左补阙,但未上任。后来,他被授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试司议郎、兼殿中侍御史,入朝为膳部、比部二员外,膳部、仓部二郎中,秘书少监。建中四年(783年)冬,泾原兵变爆发,赵骅逃匿于山谷中,不久病卒。他被追赠为华州刺史。赵骅与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萧颖士李华、邵[zhěn]友好,在天宝年间合称“殷、颜、柳、陆、萧、李、邵、赵”。他在台省任郎官时,常徒步上班。由于俸禄微薄,衣食不充,最终亡故,备受人们的叹息。他有一子赵宗儒,曾为唐德宗宰相。

基本介绍

祖先是天水人。父赵敬先,官殿中侍御史。赵骅性孝悌,善写文章,《唐摭言》称他“才美行纯”,与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邵轸友好。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同榜有萧颖士、李华,又连擢科第,补太子正字,累授大理评事。后贬北阳尉。当时河东采访使韦陟很看重他,聘为宾僚。
安禄山攻陷陈留时,投降安军。乾元年间,因罪再贬晋江尉。官至秘书少监。建中四年(783年)冬,爆发泾原兵变,赵骅逃匿于山谷中,不久卒。追赠华州刺史。有子赵宗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