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台

乒乓球运动的一种技术
中远台是乒乓球攻球运动员在中远台对攻和削球运动员削中反攻时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其特点是力量较重、进攻性较强。但由于站位离台较远,需要照顾的面较广,因此步法移动的范围也较大。中远台政球在比赛中有时也能直接得分或为扣杀寻找机会。[1]中远台攻球的站位离台约70~100cm,击球点在来球的下降期,球的速度比较慢,动作幅度比较的大,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发力。[2]
1952年日本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就取得了优异战绩,获得了男单、男双、女团和女双共4个冠军。当时佐藤博治使用8毫米厚的黄色软海绵球拍,采用中远台单面攻打法一举夺得男子单打冠军。[3]1957年,日本人发明海绵正贴和反贴,日本队用它进行中远台长抽进攻。[4]1985年许绍发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时,此时的中国队讲究前三板的小快灵,正在失去优势,中远台技术成为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的潮流,国乒亟须改变、适应。但受限于当时中国的乒乓球拍技术,不能很好的适应中远台,于是许绍发利用国外比赛的机会带回来了250块瑞典球拍,七层板和五层板两种,前者适合近台,后者适合中远台。这些球拍对当时的中国乒乓球队的中远台技术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
2023年9月6日,王楚钦在2023乒乓球平昌亚锦赛中对战中国台北小将高承睿,在第三局时,王楚钦5比1领先后连丢6分,在中远台相持方面处于下风,高承睿趁机以11比7扳回一局。[6]2024年6月1日,WTT重庆冠军赛2024第三个比赛日的。中国选手梁靖崑以3-2战胜艾利克斯•勒布伦。赛后梁靖崑说:“艾利克斯中远台的能力很强,第四局节奏的调整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减少了无谓失误。[7]

历史沿革

中远台单面长抽打法是日本人在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贡献。日本乒协于1928年加入国际乒联,1952年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日本队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就取得了优异战绩,获得了男单、男双、女团和女双共4个冠军。值得关注的是,佐藤博治使用8毫米厚的黄色软海绵球拍,采用中远台单面攻打法一举夺得男子单打冠军。8毫米厚的海绵球拍虽然很快被国际乒联限制使用,但中远台单面长抽打法却为日本乒乓球队的技术打法风格指出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第21届至第25届世乒赛中,日本运动员获得全部49枚金牌中的24枚。[3]其中1957年,日本人发明海绵正贴和反贴,日本队开始用它进行中远台长抽进攻。[4]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上夺得7项比赛中的6项冠军,是日本队长抽打法的最辉煌时期。[3]1985年许绍发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时,此时的中国队讲究前三板的小快灵,正在失去优势,中远台技术成为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的潮流,国乒亟须改变、适应。但受限于当时中国的乒乓球拍技术,不能很好的适应中远台,于是许绍发利用国外比赛的机会带回来了250块瑞典球拍,七层板和五层板两种,前者适合近台,后者适合中远台。这些球拍对当时的中国乒乓球队的中远台技术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2005年5月,第48届乒乓球世乒赛结束后,蔡振华总结,乒乓球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中远台的对抗能力,尤其是在对抗的基础上转攻的能力。中国中远台技术主要是相持或者被动的技术,而这两年的趋势是防守中转为进攻能力的加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