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奇迹一词源于二战后西德经济迅速复苏的“莱茵河奇迹”,广义上指的是韩国飞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包括快速的工业化、科技进步、国民教育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城市化、现代化、民主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狭义上指的是1953年至1996年间首尔经济的迅速发展。[3][4] 世界市场规模从1950年开始快速增长,而韩国则适时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让经济走向开放。1961年后,韩国先是采用了统一汇率,解决了多元汇率混乱局面,简化了国际价格比较,在随后几年努力吸引外资,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进行了金融改革,以调动韩国国内的金融储蓄。[1]到了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重点发展电子、精密机械、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又将电子信息、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工程、精密化学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进入新世纪后,韩国在继续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5] 汉江奇迹为经济快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行业层面上,削弱了韩国的出口竞争力,导致从事竞争性行业的大多数人利益受损。[1]
基本概念
“汉江奇迹”广义上指的是韩国飞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包括快速的工业化、科技进步、国民教育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城市化、现代化、民主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狭义上指的是1953年至1996年间首尔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汉江贯穿了首尔的中心,将首尔分为江南和江北,故以汉江为名。这个名词是从描述原西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迅速复苏而被称为“莱茵河奇迹”一词借鉴而来。[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