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苏吴江人,文学家叶绍袁妻。有诗集《鹂吹集》传世。[1]
沈宜修的诗歌深受赞赏,有谢道韫之风。尽管婆婆反对她作诗,她仍坚持自己的爱好。在叶绍袁科举考试失利时,她始终鼓励和支持他,终于帮助他考中进士。叶绍袁辞官返乡后,沈宜修生育了八男三女,悉心教导他们。然而,叶家遭遇一系列不幸事件,沈宜修在三年后离世。[2] 沈宜修的作品集《鹂吹》存有诗624首、词190阀等,诗歌又分体例列出。另一作品集《伊人思》收录了当代女子作品,共46位闺媛,包括188首诗、13首词和4篇文章。[3]
人物生平
沈宜修,作为沈统之长女,其名字源自《楚辞》中的“美要吵兮宜修”,意指适宜修饰,形容美好。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四五岁时便能过目成诵。尽管在八岁便开始处理家中事务,她始终以礼待人,深受家人敬爱。性格温和的她,即便与顽皮的弟弟发生争执,也总是以好言相劝,从不生气。由于家庭因素,沈宜修并未接受过正式的学校 教育,但她凭借勤奋和毅力,向家中女性长辈请教,自学成才。她不仅学得很好,而且能够举一反三,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愈发热爱读书,孜孜不倦。然而,每当想起早逝的母亲和后来丧父的悲痛,她都会在读书、做家务之余感到悲伤。从她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少年时期丧母和后来丧父的悲痛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她在诗中写道:“哭兮不复闻,回肠空自裂”,表达出无尽的悲痛和思念。[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