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鼠属

啮齿目鼹型鼠科下的一个属
竹鼠属学名Cannomys)是鼹型鼠科下的一个属,别名栗竹鼠属[4][1]。截止2024年5月,据《生物物种名录(COL)》统计,小竹鼠属下仅1个物种,即小竹鼠[3]。小竹鼠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包括尼泊尔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地,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地区。其多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于热带阔叶林、山坡稀树灌丛、灌木丛、竹林和丘陵山区等地[6][7]小竹鼠是较典型的穴居动物,其取食、休息及繁育后代主要在洞内进行,洞系主要由洞口、取食道、趋避道、窝及厕所组成[6][8],主要以竹根和竹笋为食,也吃种子、果实、灌木、草的嫩芽及其他植物的根茎[6][7]
小竹鼠体型较小,平均体重为262克,体长为20.2厘米,脚短体肥。眼小,明显退化。耳短小,隐于毛丛中。门齿粗大而长,唇面釉质为棕黄色,鼻骨后端超过眼眶前缘水平线,上门齿远向前突出。前后肢均为五趾。尾短,尾毛稀少,近于裸露。全身为棕褐色。背毛长而绒厚,针毛不发达,毛基灰色[6][4]
小竹鼠是重要的资源动物,其皮毛可制裘,肉可食用[7][9]。2023年,该物种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因此,在中国人工繁育小竹鼠,应当依法及时办理备案手续[5]。小竹鼠在一些地区被大量捕食栖息地环境也受到破坏[10]。但由于其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大,且分布于多个保护区中,因此衰退速度不太可能达到濒危级别。2016年,小竹鼠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10]
小竹鼠的门齿锋利而有力,可以咬断数厘米至一二十厘米粗的主根,易导致植株叶片卷曲变黄或枝叶干枯[6][8]。由于其主要生活于地下,以毒饵杀除较为困难。因此,居民主要采用挖掘、烟熏、灌水等方法进行防除,但收效不大[9][6]

历史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