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57(Boeing757)飞机是波音公司生产的双发(动机)窄体中远程运输机。波音757用于替换波音727,并在客源较少的航线上作为波音767的补充,于1982年2月19日首飞,同年12月取得适航证,1983年1月投入了航线运营。[1]该机最大载客量可达295人[4],拥有亚音速窄体客机中最大的航程,航程超过7,200公里,足以横越大西洋的续航距离,亦是最早获得双发延程飞行(ETOPS)之一的民航客机,大部分由美国本土航空公司用于本土航线。[5] 波音757以波音727的机身为基础,保留了卵形机身横载面,该截面形状由两段不同直径的圆弧组成,[6]机翼采用悬臂式下单翼,1/4弦线后掠角25°,铝合金双梁破损安全结构。[7]机身直径与707、727和737一样,以及采用了双发动机、双人操作的驾驶舱。最初设计的757具有T型尾翼(T-tail),沿袭727,虽然T型尾翼拥有风阻小的优点,但因为容易使飞机失速,最终设计仍使用传统的尾翼。[5] 波音757的基本型号是757-200和757-300,其他的主要有757-200M,757-200ER,757-200PF,757-200SF,军用及私人用型号。[1][8]第一架波音757-200于1983年1月1日投入美国东方航空公司的服务,该型 号也被开发为货机版本,于1987年与UPS一起推出。更大的波音757-300于1998年9月2日首飞,并于1999年在欧洲航空公司投入使用。[9] 由于市场需求日益减少和面临着空客的竞争,波音757于2004年10月正式停产,波音总共生产了1050架波音757。[1]2018年12月1日,厦航机队最后的4架757-200飞机结束商业运营正式退役,这也是中国航司运营的最后四架757客机。[3][10]波音757因其优异的运营经济性和机场适应性,广受客户青睐,其客户遍布北美、中美、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西亚的21个国家。从项目启动到2005年停产,波音757累计交付近1050架,是继波音727之后第二款销量破千的民用客机。[11] 研制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