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公园

上海市静安区的公园
地处上海市静安区,西临共和新路,南沿洛川东路。东至平型关路,北近延长路。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沪遇刺,22日不治身亡。3月23日移柩至湖南会馆,6月26日葬于静安区闸北象仪巷。国民党在此辟地百余亩,其中用于墓园43亩,宋墓在园中央,一红砖筑成长方形,高约2米,四周植树,习称宋公园。民国18年9月,上海特别市政府132次市政会议决议拨款修理宋园,并作为公园开放。民国35年6月5日更名为教仁公园,经全面整修后于11月18日重新开放。1950年5月28日易名闸北公园。几十年来公园的面积不断扩大。1959年扩建时,新建园门、亭、廊、茶室、展览馆等,总投资12.1亿元。1962—1964年间先后续建了溜冰场、游船码头、阅览室。1979—1981年投资96万元再次扩建,有上海市园林管理局设计室谢家芬规划及绿化设计,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施工,重建大门,新建售品部、石桥、水[xiè]、双亭、六角亭、园廊、驳岸等设施,并按原样修复了宋教仁墓。1985—1990年有建造长廊、宣传廊、三潭印月、大门口花坛等。[1]

信息简介

1985—1990年有建造长廊、宣传廊、三潭印月、大门口花坛等。

茶圣陆羽像

人物介绍: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号竟陵子、桑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