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反围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是指1932年12月至1933年1月期间,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对中国工农红军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四次“围剿”。国民党军陈诚指挥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为中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kǎi]指挥的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然而,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奋起抵抗,发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也称为第四次反围剿。尽管红军再次获得胜利,但这次反围剿并不像以前那样成功,其他共产党基地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包括两个主要基地。

历史背景

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的三次“围剿”失败后,被迫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守势。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其部署是:以第18军军长陈诚指挥的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为中路军,担任“主剿”任务;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和驻福建省部队共6个师又1个旅为左路军;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指挥的广东省部队6个师又1个旅为右路军,分别担任福建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第23师为总预备队。另有4个师又2个旅分布在南城、南丰乐安崇仁永丰等地担任守备。第3、第4航空队以南昌为基地,支援作战。中路军约70个团16万人,编成3个纵队。第1纵队指挥第11、第52、第59师,向宜黄、棠阴地区集中;第2纵队指挥第10、第14、第27(后任守备)、第90师,向临川(今抚州)、龙骨渡地区集中;第3纵队指挥第5、第6、第9、第79师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并以一部出资溪;第43师为预备队。

战争经过

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江西剿共”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区。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并命令红一方面军首先围攻南城和南丰。2月9日,红军开始向南丰地区开进。南丰城为抚河战线国民党军进攻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有5个团防守。12日晚,红军第3、第5军团各一部向南丰城外围阵地发起进攻,战至次日晨,未能突破防御。战斗中,红3军团第3师师长彭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