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瓶

1975年于扬州出土的唐代文物
双鱼瓶制作于晚唐时期,也被称为唐三彩双鱼瓶,腹径11.2厘米,高23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厘米。[1]1975年出土于扬州扫垢山(即扬州师范学校的唐城遗址[2]),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从颜色上看,双鱼瓶为淡红色胎,釉色鲜艳;从形态上看,此瓶塑成腹部相对的双鱼形,鱼口即瓶口,双脊即为双系,尾部制成瓶底。[1]双鱼瓶反映了唐朝制瓷工匠在设计上的成就,是唐代酒文化、鱼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的结合。[3][4]

历史沿革

晚唐时期,唐三彩双鱼瓶出品于河南巩县窑。[2]
1975年,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扬州师范学校联合小组在扬州师范学校的唐城遗址内,发现了双鱼瓶及青花瓷枕残片,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唐三彩双鱼瓶成为了唐城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最具历史价值的文物之一。[2]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