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

生态型
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类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产生趋异适应,成为遗传上有差异的、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类群。它是由美国植物学家图雷森于1992年提出的概念,指物种表型在特定的生境中产生的变异群,是同种中最小单位的种群,位于种群之下。生态型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代表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即使将它们移植于同一生境,它们仍保持其稳定差异,但型间差异尚不足以作为物种的分类标志。不同生态型之间可以自由杂交。土壤生态型主要是指长期在不同土壤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生态型。例如,蛇纹岩土壤是散布在世界各处的一种特殊土壤,它缺钙,有些还缺氮、磷和[],而富含镁、铬、[niè],铬和镍含量接近对一般生物有毒的水平。

概述

生态型一词是瑞典植物学家G·蒂勒松于1921年提出的。他把生态型看成是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是与特定生境相协调的基因型集群。他对许多广布于欧亚大陆的植物(主要是多年生草本)进行研究:把不同生境中的同种植物移栽到一起,结果发现它们在植株高矮、株形曲直、叶子厚薄和形状以及开花迟早等方面所具有的差异稳定不变。他认为,这些差异显示出各自的原生境特点,但还不足以构成分类标志,只能看作是种内不同的生态类群,代表不同的基因型。
一般说来,如果原生境很不相同,互有明显界限,所形成的生态型也很容易区分;如果界限不明显,有过渡区域,则会产生过渡型,叫做生态渐变型。此外,在异花授粉(特别是风媒)的种类中,由于基因的频繁交流会出现生态型界限模糊的现象。种内分化成生态型的原因不外两条:物种扩散到新生境,或原生境局部条件改变。一般说来,物种分布越广,特别是分布区内生境差异越大,分化出的生态型就越多;物种系统发育的历史越久,分化的机会也越多。生态型是新种的先驱。

型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