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匠肌

人体最长的肌肉
缝匠肌(英文名:Sartorius Muscle)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横跨髋关节和膝关节。缝匠肌一词源于拉丁语sartor,意为“修补者”或“裁缝”,它是大腿前部最浅的肌肉。[1]缝匠肌具有屈曲、外展、外旋髋关节及屈曲和内收膝关节的作用。[5]
缝匠肌的动脉具有不同的起源。它们分别起于旋髂浅动脉(0.66%±0.46)、股动脉(58.36%±2.82)、股深动脉(3.93%±1.11)、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13.44%±1.95)、膝最上动脉(20.98%±2.33)和腘动脉(2.62%±0.91)。[1]其营养血管呈节段性,约每5厘米一组,以股动脉分支最多(2-8支)。近端和远端各有一主要血管蒂,分别位于腹股沟韧带下8厘米(源自股深或旋股外侧动脉)和收肌结节上10厘米(源自膝最上动脉),但位置有所变异。缝匠肌的动脉伴1-2支静脉,神经为股神经分支,有1-5支,于髂前上棘下7-15厘米处入肌。[5]
缝匠肌源自髂前上棘及其与髂前下棘间切迹上半部的圆形肌腱,这些纤维汇聚成一块薄而扁平的肌肉,沿大腿前表面的下内侧延伸。该肌肉近乎垂直穿越大腿内侧,穿过膝关节内侧后,最终插入胫骨近端内侧,位置处于股薄肌和半腱肌的前方。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共同形成一个宽大的腱膜鞘,即鹅足肌。其中,肌腱下部的纤维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小腿内侧深筋膜相融合,而上部纤维则与膝关节囊相连,这些结构性的连接有助于增强膝关节的内侧稳定性。[6]

结构组成

缝匠肌附着于髂前上棘与胫骨上端内侧面,它与髋屈肌、髋外展肌等肌肉群协同工作,共同促进关节运动。同时,缝匠肌有拮抗肌群,如髋伸肌、髋内收肌等,与缝匠肌功能相对抗,维持关节运动平衡、稳定性和准确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