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或军统局,是民国时期蒋介石集团的特务机关之一。[1]
军统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复兴社特务处,由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戴笠任处长。1935年,特务处兼并了南昌行营调查课,规模得到扩大。特务处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在上海等大中城市制造一系列暗杀与袭击事件,对共产主义和民主运动进行镇压,但也暗杀了一些投靠日本人的汉奸,对日本的特务活动进行反击。1938年,特务处扩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正式成立。军统在抗战时期对日本实施了大量情报、破坏、防谍战,暗杀汉奸、组织抗日武装、与同盟国进行合作,但也一直有从事“反共”行动,如刺杀共产党员宣侠父、派出特务渗透延安等。抗战胜利后,军统主要负责抓捕汉奸,接收城市等。1946年3月,戴笠死于飞机失事,不久后军统便改组为保密局,郑介民、毛人凤先后任局长。保密局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从事“反共”行动,迫害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配合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行动。解放前夕,保密局在各大中城 市留下了大量特务,准备进行长期的潜伏和破坏。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保密局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屠杀了大量被捕的共产党员、民主人士等,还对一些大城市实施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保密局留在中国大陆的特务基本被肃清。[2][3][4][5][6][7][8][9] 在组织结构上,军统分为内勤组织、外勤组织、电讯系统以及各训练班等。其主要职能为对内巩固政权,即镇压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异己势力;对外巩固国防,即阻遏日寇对中国的侵略活动。[3][4]学者王华斌、黄家盛认为:军统在抗战中一切以维护蒋介石统治政权为出发点, 一切秉承蒋介石的意旨行事, 随着蒋介石抗战路线的变化, 军统既有阶段性积极抗日的表现, 又有消极抗日的表现, 形成了“双重性”的历史特征。[10] 成立背景
蒋介石运用特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