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通志-抖音百科
《江南通志》于雍正九年(1731)开局编纂[zuǎn],历时五年、汇集乾隆元年以往史料,于乾隆元年(1736)成书。该书由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修,前翰林院编修黄之隽等纂;是一部修撰了205卷、600余万字的皇皇巨制。其时正值“康乾盛世”的鼎盛之期,乾嘉朴学盛行东南学界,该书以严谨的体例和周密的考订,成为进入中国近代史之前的江南通省集大成的经典之作。初版《江南通志》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两江总督于成龙与江苏巡抚余国柱、安徽巡抚徐国相等人按照礼部要求编纂,共计76卷。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下诏要求重修,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在江宁设局,由两江总督高文良、江苏巡抚尹继善、安徽巡抚程元章等人聘请黄之隽和翰林院编修邵泰担任纂修工作。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江南通志成稿,黄之隽告别志局回家,此后该志经过别人的改动,最终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两江总督赵宏恩等人告知朝廷,新修的《江南通志》共计204卷。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