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

清代医学家
1
4
黄元御(1705年-1758年),山东潍坊昌邑人,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qiū]子。黄元御是齐鲁医派清代儒医的代表人物。[1]《黄元御》是201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4]
黄元御出生于名门世家,受其家族影响立志高远,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邑[xiáng]生。[5][1][6]雍正十二年(1734年),30岁黄元御突患眼疾,被庸医诊治后左眼失明,仕进之路被断送,走上弃儒从医之路。[6][5]黄元御奉仲景等四人为“医门四圣”,从研读《伤寒论》入手,1740年完成著作《素灵微蕴》,首次提出了“培植中气,扶阳抑阴”的诊病理论。44岁时完成著作《伤寒悬解》。[7]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为乾隆皇帝治病,被赐为御医,赐号“玉楸子”。[1][7]1751年因犯下妄议朝政之大忌,被排挤出京城。[5]1752年完成著作《四圣心源》,书中重视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同年,黄元御受乾隆之命来到川军军医馆一一久真堂,秘制出提高免疫力、抗高原低氧环境的膏、丹、丸、散,为清军克服低氧、伤寒、咳嗽、倦息、疲惫等病症。[7]1758年,黄元御逝世,时年54岁。[7]
黄元御继承和发展了中医理论,时人将他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其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