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世泳

诗人
朴世泳(1902年7月7日 - 1989年2月28日),朝鲜著名诗人及政治家,以创作朝鲜国歌《爱国歌》的歌词而闻名。他的诗歌创作始于加入“焰群社”,并积极参与革命文学活动,作品多反映旧中国和朝鲜的苦难,预示革命风暴的来临。解放后,他成为解放后创作量最多的诗人之一,作品如《不死鸟》和《密林的历史》等深受欢迎。朴世泳的政治生涯始于朝鲜建国初期,曾担任最高人民会议成员和多个文化艺术组织的重要职务。

人物生平

朴世泳出生于现在的韩国首尔市城东区外老首尔都模里。他在白材高中读到三年级时创作了同人志《新世界》,并与志同道合者分享。毕业后,他进入延禧专门学校(现延世大学),但不久后退学前往上海学习。在上海期间,他担任“焰群社”的中国通讯员,并于1925年加入朝鲜艺术家无产阶级联盟,开始创作进步诗歌。1923年至1943年,他参与编辑青年杂志《别拉那拉》,发表儿童小说和评论,并出版了首部诗集《山鹊笔》。1945年后,他的作品开始展现现实主义倾向。1946年,他穿越苏联控制的朝鲜半岛南部,据说是因为南方的外国占领,打破了他的希望。
在政治方面,朴世泳自朝鲜建国初期便参与政治活动。1948年,他成为最高人民会议的成员。1954年5月,被任命为总文化艺术联盟的中央委员。1956年10月,晋升为作家联盟的常务委员。1961年,成为新成立的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的中央委员。
朴世泳的诗歌创作始终保持着革命的倾向,如《山燕》《沉香江》《夜夜都来的人》等诗,有的倾吐对自由的向往,有的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压迫和掠夺,有的歌颂革命者的斗争。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的创作热情更为高涨,成为解放后创作量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不死鸟》和《密林的历史》最为著名,后者已出版中译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歌《爱国歌》的歌词,也出自他的手笔。他还创作了《致六亿兄弟》等歌颂中朝友谊的诗。先后出版的诗集有:《山燕》(1937)、《流火》(1946)、《真理》(1947)、《朴世永诗选》(1956)。朴世泳于1947年6月完成了《爱国歌》的歌词,其他代表作品还包括抒情诗《普天堡的日出》(1962年)、《密林的历史》(1962年)和《心中燃起火焰时》(1963年)。他的另一首著名歌曲是《光荣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