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yù]琇[xiù](1902年12月—2002年9月9日)[2],字一樵,江苏无锡人,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佛学家,中国电机、无线电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4]顾毓琇曾获兰姆金奖、千禧金奖等国际大奖。[5] 1915年,未满13岁的顾毓琇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6]1923年,顾毓琇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机专业;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以“非线性控制”研究饮誉国际应用力学界。[7][4]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8]回国后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首任工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6]20世纪50年代后历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1972年退休,定居美国费城。 [6]2002年9月9日,顾毓琇因病医治无效,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医疗中心逝世,享年100岁。[2]
顾毓琇是国际电机权威和现代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6]1972年,他凭借在自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获得有电机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兰姆金奖;被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曾获得过中国电机学会的学术金质奖章。[9]顾毓琇一生创作诗词歌赋七千多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他被海外学术界和出版物评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大诗人之一,1975年巴西人文学术院授予金质奖章(Pro Mundi Beneficio Medal),1976年被世界诗人大会授予“国际桂冠诗人”称号。[9] 他还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人、“国剧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他是中国黄钟标准音的制定者,中国古乐的研究权威;在佛学上,他的英文巨著《禅史》和多部佛学专著深受国际佛学界的重视。[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