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短尾猴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黄山短尾猴(学名Macaca thibetana huangshanensi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又名藏猴、青猴,[2]灵长目,是猴科中较大的一种,猕猴属藏酋猴亚种[2][3]
黄山短尾猴四肢粗壮,体型高大,[3]成年猴体重一般在15千克左右,最大者达34千克。黄山短尾猴面部蓄着山羊胡,眉长,面大腮圆;身上的长毛呈褐色[4]尾短约为体长的八分之一,[2]看上去像是被刀砍断,故黄山短尾猴又名断尾猴。[3]
黄山短尾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猴类,它们在安徽主要分布于黄山风景区西南部,截至2023年8月共有13个群体,个体数量接近800只。[5]安徽大学灵长类研究团队在短尾猴分布集中区域设立了短尾猴行为学野外研究基地。[6]

形态特征

黄山短尾猴一般体长为50-82厘米,体重15千克左右,最重记录为33.5千克。体形浑圆憨实,颜面宽阔,身体及四肢粗壮,尾很短,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其长度仅5厘米,成年猴两颊和颏下的须毛像兜腮胡子,且其唇下的颏须暗褐色,而周边棕白色呈层次分明的半月形。成年雄猴颜面近似青灰色,雌猴为暗红肉色,幼年个体不分雌雄均为淡肉色。成年雌猴在交配外阴涨红。体毛长而密,成年猴毛长8-12厘米,其毛色在幼年为淡褐色,以后逐渐变深,至成年为深褐色,但胸腹部及四肢内测较淡,呈淡棕褐色;肩部、颈部和背部的毛较为粗糙。胼胝的周围裸露无毛。头顶毛亦长,但不由正中向两边分开。成年猴的眉毛多呈棕黄色,老年猴面部出现白毛,常伸向鼻侧。其头顶褐色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