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山教正

归山教正
归山教正(1893年3月1日-1964年11月6日),是一位日本电影理论家、电影导演及剧作家。他因发起“纯电影剧运动”、创立“电影艺术协会”并推动女性演员进入日本电影行业而闻名。[1][2]

早年经历

归山教正在日本电影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当时电影被视为一种简单的外来媒介与本土艺术结合的现象表示不满。他曾撰文批评这一现象,并在1909年至1913年间在《活动写真界》杂志上发表文章。随后,他加入了《电影纪录》杂志,并在1917年出版了《活动写真剧的创作和摄影方法》一书,提出了电影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观点。他还主张废除幕后台词,使用字幕,启用女演员,并改进导演技巧,试图实现“纯电影剧”的理念。归山教正还借鉴了西方电影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探索日本电影的发展方向。在他24岁时,归山加入了“天然色活动写真”(天活)东京总公司,专注于制作适合出口的电影。在此期间,他将“剧本”这一概念引入了日本电影业。[2]

创作生涯

归山教正于1918年执导了他的首部作品《生之光辉》和《深山的少女》,这两部作品均采用了国外默片的标准形式,包括字幕、女演员和新的导演技法,并广泛运用了实景拍摄。1919年,他拍摄了《日本艺伎之舞》,并于同年成立了“电影艺术协会”,旨在整顿日本电影的观念和创作。协会成立之初,他就与“天活”合作发行了《深山的少女》和《生之光辉》,这两部作品标志着日本电影中首次出现女演员。花柳春美因此成为日本电影史上的首位女演员。此外,归山还引进了一批新剧团成员,如小山内薰等人。在他的指导下,“电影艺术协会”中的许多演员,如村田实近藤伊与吉青山杉作等,都开始了他们的电影事业。尽管并非所有人在同一协会工作,但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就。归山还在其他机构如松竹蒲田摄影所等地进行了创作尝试。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少年鼓手》完成后,他就没有再推出新的电影作品。此后,他转向电影理论研究,参与了《国际电影新闻》杂志的工作,并发表了多部有关电影的书籍。1945年,归山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战后,他继续从事电影技术方面的研究,直至逝世。他的贡献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被授予多项荣誉奖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