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东将军

平东将军
平东将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属于“四平将军”之一。这一职务最早出现在三国魏时期,最初为二品官员。在晋代和南朝时期,平东将军主要作为对朝廷大臣的尊崇称号,而到了南朝宋时期则降为三品。南齐时期也有设立平东将军并配备僚属的情况。梁陈时期,平东将军的等级为第二十班,如果加上“大”字,则级别提升一班。对于特别优秀的平东将军,有时会被授予相当于三公的地位。北朝时期也设置了平东将军,主要用于表彰功绩显赫的人士。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担任平东将军的人都拥有地方军队的指挥权,在诸将军中享有较高的地位。[1]

历史沿革

平东将军这一职务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在三国魏时期首次出现,当时为二品官员。晋代和南朝时期,平东将军更多地被用来表示对朝廷大臣的尊重,而非实际的军职。南朝宋时期,平东将军的等级降至三品。南齐时期,有些平东将军甚至可以开设府邸并设置下属机构。梁陈时期,平东将军的等级为第二十班,若加上“大”字,则升一级。对于表现卓越的平东将军,有时会被赋予相当于三公的地位。北朝时期,平东将军也被用于奖励有功之人。[2]

人物介绍